如何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本报讯 记者和铹宇 王近夏报道:在昨天召开的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们大会发言气氛热烈,提案和建议针对珠海的实际,同时又具有国际化视野,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解放思想带来的春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鱼和熊掌如何兼得?市政协委员陈利浩在大会的发言中,建议将珠海建设成为我国首个低碳经济示范区,提出的新思路和发展策略让人耳目一新。
背景:
“低碳经济”是未来热门产业
国际上对能源和气候安全问题的关注,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着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为保证可持续发展而掀起的一系列改革热潮,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连锁效应,各种贸易、融资和生产的规划、策略将围绕低碳经济进行重新调整,低碳经济将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估计,到2050年低碳能源产品的市场价值将至少高于年均5000亿美元;近年中国在低碳技术中的投资需求达到年均250亿美元。
去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几家全球顶级的研究机构提交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报告,正式向中国政府建议:在中国建立两个类型的低碳经济区,其中一个位于经济繁荣的东部,另一个位于欠发达的西部。报告认为低碳经济区的意义和作用不亚于当年的经济特区。陈利浩认为,这是珠海发展的一个极好的机遇,并建议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珠海在发展低碳技术、低碳经济上具备的优势,把握低碳经济的先机,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申办,争取将珠海建设成为中国的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促进珠海的社会和经济率先向着人类文明的更高级形态发展。
条件:
发展低碳经济区珠海有优势
陈利浩认为,珠海市位于东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符合上述研究报告中对地区、经济特点的要求。而且,在珠三角、长三角的经济发达城市中,珠海的环境保护是做得最好的,符合低碳经济区的示范要求。
从大的背景来看,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预计到2012年欧盟将购买中国碳排放信用交易额的百分之七十七,中国和欧盟将在低碳经济发展中休戚相关、紧密联系。而珠海与澳门接壤,有着与欧盟合作的人缘、地缘优势。
低碳经济区主要将在能源、建筑、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研发,需要足够的土地储备,珠海的西区具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土地优势。
陈利浩认为,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对科技、教育的重视,使珠海聚集了一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具备研发、实施低碳经济的人才基础。总之,从某种程度上,珠海在传统发展模式下与其他地区、城市的差别,从低碳经济的角度看,都成了优势,成为申办低碳经济区的有利条件。
作用:
低碳经济将推动产业转型
陈利浩认为,低碳经济区从经济本质和技术本质上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当年的经济特区一样,低碳经济区一定会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形成“政策洼地”,吸引国内外的资金、人才和技术。
低碳经济区将成为欧盟等重要国际伙伴提供特许贷款和援助的重点。如欧盟已同意将援助和合作工作集中于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以便产生规模效应、减少交易成本,在关键领域促进专有技术的交易和专业化服务。这将极大推进低碳经济区的发展。
陈利浩认为,低碳经济区,与我市的现有产业发展是一致的。其中,软件、电子信息、医药本来就是低碳的,家电制造、航空产业、临港经济等都可以在低碳经济中大展身手,西区的石化产业,是按照最严格的排放要求设计的,也可以成为低碳技术的示范。这些产业,都能在低碳经济区体制下得到更好的升级和发展。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进程,一定能在更高的水平起飞。此外,低碳经济对我市的产业转型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低碳经济区将使外来投资从加工、组装和低水平的制造业转向研发、高端设计、现代化的物流及其它新兴领域,并能适用于轻工业、重工业以及各种规模的能源生产。
支招:
凸现科学发展“实验田”作用
陈利浩认为,珠海现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低碳经济区的工作:能效、可再生能源、碳捕获和储存等技术的研究和实施;更高排放标准、低碳的液态运输燃料的研究,新一代生物燃料的开发;先进建设技术的引进和研究,如“近零能耗”住房建筑技术;兴建低碳或零碳的新城镇和基础设施;探讨对于交通需求管理的新方式、新内容,研发、实施和示范,同时满足城市和乡村需求的替代运输模式等。
陈利浩认为,当年,“经济特区”作为各种经济模式自由实践的试验田,成为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窗口,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今天,“低碳经济区”作为各种低碳技术、产品、服务、管理、投资方式的试验田,也将成为我国从“碳密集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方式”转型的窗口,将使经济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空前提高。广东省委领导要求珠海走出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道路,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城市,如果作为经济特区的珠海能充分发挥特有的优势,成为我国首个低碳经济区,那么珠海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